国旅电话

0592-5718190

中国国旅(厦门)国际旅行社

贵州旅游三个创新,四个融合

厦门土楼旅游团价格旅游电子报2019-10-19
[导读] 近年来,毕节市聚焦“促文旅农商融合、走旅游扶贫新路”主题,通过“规划引领、三个创新、四个融合”,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毕节市聚焦“促文旅农商融合、走旅游扶贫新路”主题,通过“规划引领、三个创新、四个融合”,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突出规划引领。毕节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跨越的决定》,编制了《毕节市旅游产业创新提升规划》,明确了打造“国际知名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确立了“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品牌形象,围绕创建全国“旅游脱贫示范区、生态康养样板区、全域旅游试验区”,按照“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促全域”思路,不断优化“一核心(以七星关—金海湖为核心的川滇黔结合部旅游集散中心城市)、三龙头(百里杜鹃、织金洞、草海三大龙头景区)、五板块(七星关—金海湖旅游集散服务板块、百里杜鹃—黔西—大方旅游精品板块、威宁—赫章气候养生板块、织金—纳雍生态休闲板块、金沙山地运动康体板块)”空间发展布局,推动旅游业持续“井喷”。 

    第二,聚焦“三个创新”。一是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景区(点)周边、主要交通沿线、乡村旅游区大量种植皂角、刺梨、茶叶、花卉等,着力推进森林旅游、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发展,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努力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最大化”。二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着力解决旅游规划、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等高端人才短缺问题;搭建政校企人才联动培养平台,壮大旅游人才队伍;组织参加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干部培训班,培训了一批乡村干部讲解员和乡村厨师。三是创新体制机制。组建市级旅游开发集团、县区文旅集团、各大景区旅游公司,统筹推进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突出整体规划、错位发展,推进产品互补、产业融合,实现客源互送、资源共享、利益共赢。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乡村旅游合作社,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乡村“治理有效”。 

    第三,重点抓好“四个融合”。一是农旅融合。围绕“旅游+农业”促脱贫,建成黔西海子、百里杜鹃迎丰收等10多个特色旅游扶贫示范点,辐射300多个村寨,惠及17万贫困群众;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促脱贫,按照“八要素”大力发展农旅一体化特色产业,释放农旅融合助推脱贫的强大动能;完善利益联结促脱贫,积极支持发展股份合作型、劳动就业型、经营分红型等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模式,让贫困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二是城旅融合。推进“城景旅一体”发展,以“五城同创”为抓手,坚持“城景一体化”发展理念,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城镇;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发展,在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融入旅游小镇理念,将7个易地扶贫搬迁点精心打造成休闲旅游新景区。三是文旅融合。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资源比较优势,着力推动文旅融合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化。四是商旅融合。搭载“黔货出山”的顺风车,深入实施旅游“后备厢”工程,打造了“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特产品品牌,培育民族手工艺旅游商品品牌,携手知名电商开展互动营销,促进旅游商品扶贫效益最大化。 

    近三年来,毕节市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带动15.37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近年来,赤水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康养体验游”转变,着力构建“全景赤水、全域旅游”新格局,持续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发展。 

    第一,坚持机制全域创新促效益。强化党政主导定方向,组建工作专班,成立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审查委员会,推动多规融合,形成“党委统筹、政府主导、专班主抓、部门联动”的多元化推进机制。突出市场主体配资源,坚持以市场化理念抓旅游,建立起“资源+平台+银行”融资模式,采取“公司+集体+农户”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换资本、资本换资金、资金换项目。 

    第二,坚持环境全域打造优服务。下大力气做优景区环境,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善八大核心景区基础设施,带动民营资本建设景区(点),大瀑布等3个景区捆绑申报5A级旅游景区。扮靓城乡环境,坚持全域旅游、全员参与、全面推进,整治人居环境,新造林、打造田园综合体、新(改)建旅游厕所、建生活污水处理厂、村级污水治理设施等,实现“村村是美景,处处皆可游”,打破“围墙建景区、群众当看客”的传统状况。提升服务环境,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新(改、扩)建通村通组公路,疏通全域旅游毛细血管,形成“快进慢游”“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体系,建设星级酒店、精品酒店、特色民宿,让游客享受放心、安心、舒心的服务。 

    第三,坚持业态全域布局增体验。围绕“让游客想消费、愿消费”的目标,紧盯新老旅游六要素,依水聚人,开发建设中国“恐龙岛”等亲水戏水业态;依养聚人,打造天鹅堡、天岛湖等康养项目;依特聚人,推出VR体验、低空飞行、稻田民宿等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项目;依文聚人,创新推出赤水印记等夜间经济项目,开发“竹编”“独竹漂”等“非遗”文化产品,建成“红一军团陈列馆”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构建“山上+山下”“城市+乡村”“春夏+秋冬”“白天+夜间”的全域全时全季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第四,坚持产业全域联动强共享。注重以旅强农,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大力推进农业“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乡村旅游示范点,为农业插上旅游“翅膀”。注重以旅促工,坚持“园区景点化、工厂花园化、产品商品化”理念,建设集生产销售、观光生态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点,培育旅游加工企业,开发旅游商品,为工业注入旅游“灵魂”。注重以旅兴城,按照城景一体发展的思路,打造河滨景观康养大道、修缮古街古镇古城、建设特色餐饮街,为城市增添旅游“魅力”。 

    第五,坚持营销全域拓展建市场。强化宣传营销,“线上+线下”互动营销,微信、抖音等多渠道宣传,积极对外宣传推介。强化合作营销,每年投入8000万元以上,建立国内外营销中心,推动与国内知名电商、核心旅游专线商形成战略合作联盟。强化活动营销,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爆点”。 

    2017年以来,赤水市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41.19%和45.41%。2019年创建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丹寨县抢抓全省旅游产业持续井喷的大好机遇,抢抓万达集团社会扶贫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着力创新旅游精准扶贫机制,有力促进丹寨县脱贫攻坚。 

    一、抢抓万达帮扶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 

    丹寨县抢抓万达集团社会帮扶机遇,争取到万达集团投资21亿元建设万达职院、万达小镇、万达产业扶贫基金3个项目。 

    丹寨万达小镇是挖掘丹寨生态文化资源打造的一个旅游扶贫项目,以丹寨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7项国家级、2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以苗侗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品质生活体验相结合,融入旅游全业态,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一站式体验旅游综合体。 

    小镇自2017年7月3日正式营业以来,截至2019年9月,累计接待游客量1200多万人次,单日接待游客量最高达12.65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600%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7亿元。在全国特色小镇影响力排名中,丹寨万达小镇多次季度排名全国前列。 

    同时,丹寨县通过万达商管集团、万达企业文化中心、万达体育集团的牵线帮扶,签约131家旅行社,完成202条旅行线路产品上线,与携程等6家主流在线旅游平台达成长期合作,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上由6名丹寨少年出任护旗手,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开幕式有12名丹寨少年出任护旗手……极大地提升了丹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助推旅游业大发展。 

    二、着力深化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创新 

    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丹寨县在旅游项目谋划、建设、运营各方面都充分考虑带动贫困户,让贫困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实现稳定增收。 

    一是结合旅游产业促就业。万达小镇各行业岗位直接吸纳本地人就业。整合万达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资源对全县贫困人口开展就业岗位、就业技能培训。用活万达产业扶贫基金对贫困户进行兜底救助、扶贫生产劳动奖或设立公益性岗位。 

    二是结合旅游消费促增收。丹寨县按照“八要素”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组织引导丹寨县扶贫龙头企业和产业扶贫合作社入住小镇,小镇地方特色餐饮店与县村级种养殖产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直供协议,小镇特色手工艺品商铺销售县17个村的民族工艺品等,带动贫困户增收。 

    三是结合乡村旅游带发展。在万达小镇的辐射带动下,挖掘全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全县其他旅游村寨的集体“升温”。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小镇为核心的4条旅游线路,辐射89个贫困村的乡村旅游扶贫带。 

    在2018年省级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检查中,丹寨县实现了“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8.46%,顺利减贫摘帽,万达集团与丹寨县开创的社会扶贫创新模式得到各界高度评价。

    从2015年12月1日开始,恒大集团开始结对帮扶毕节市,无偿捐赠110亿元,并派出2108人的专职扶贫团队,通过牢牢抓住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就业扶贫的“牛鼻子”,确保到2020年帮扶毕节1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截至目前,恒大已捐赠到位70亿元,帮助全市58.59万人实现初步脱贫。 

    恒大集团从发展产业入手推进毕节扶贫,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依据毕节生态、气候优势,恒大投入57亿元帮助毕节打造我国西南地区两大基地: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帮助70万贫困人口发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药材、经果林等特色产业,并引进79家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

    奢香古镇是恒大集团帮扶毕节市大方县以发展旅游带动商业为主要产业的一大重点项目。2015年12月起,恒大投入扶贫资金规划建筑奢香古镇及相关配套设施,安置贫困户3000户1.2万人。奢香古镇是集宜居、宜游、宜商、宜乐于一体的民俗休闲风情古镇,融入了独特的水西古彝文化元素。 

    古镇建成后,恒大以旅游为媒,通过发展旅游上下游产业解决群众的就业。扶贫搬迁贫困户从事古镇景区养护管理工作,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及农家乐等。当地群众不仅住上环境整洁的房子,还有了工作保障,形成了良性循环、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实现真正的“造血式”扶贫。 

    大方县蒙古风情园、纳雍县鸽子花风情小镇、七星关区碧海阳光城、织金县大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个个项目精准落地,成为附近群众旅游脱贫致富的一把钥匙。 

    目前,恒大已在10个县区建设了17个移民搬迁社区和50个新农村,解决毕节市5.2万户、22.18万人的移民搬迁,并在这些社区配套适合贫困户就业的产业,为贫困群众带去脱贫致富的希望。恒大帮扶毕节市的脱贫攻坚案例,也多次入选由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中国社科院共同发布的“企业扶贫蓝皮书”,并被评定为“企业扶贫优秀案例”。

标签:贵州旅游发展 打印

其他厦门土楼旅游团价格文章

消息

返回顶部